一块块即将丰收的稻虾田黄绿相间,如地毯铺展绵延。农人们奔走田间,起笼收虾,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四川省隆昌市胡家镇稻丰虾肥的乡村振兴画卷,也是隆昌市大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落实,聚力高质量打造“鱼米之乡”示范样板,加速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缩影。
隆昌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导产业的“鱼米之乡”发展建设经验何在?近日,我们来到隆昌市胡家镇,从“鱼米之乡”的示范样板区一探究竟。
(资料图)
成片的稻虾田。林巧摄
稳“粮”基 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胡家镇水田面积3万亩,田多土少,地势平坦,田地连片优势明显;龙市河、隆昌河穿境而过长达21公里,水网纵横交错;农户在种稻之余,养鱼、养虾,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有深厚的百姓基础。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注定了胡家镇在全域发展稻虾产业方面将大放异彩。
在双龙村、付家桥社区流转了200余亩地成立景兴稻虾养殖合作社的李峰说:“基地核心区原来可耕种面积仅有70余亩,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平整田块、整修机耕道、修复沟渠后,荒地变成了良田,可耕种面积达200余亩,实现了机械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
李峰展示丰收的小龙虾。林巧摄
在胡家镇,这样的高标准农田已建成8600余亩,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巴掌田”成了方便种植的“整块田”,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优化了“田网”。
不仅是“田网”,该镇在“水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下足功夫。通过蓄灌结合,重点建设通田到地的末级灌溉渠道,建成提灌站10座、渠道16公里,实施水系连通工程2.8公里;新建机耕道硬化道路10公里、公路硬化8公里、生产便道14公里。
强“粮”技 确保粮食丰产增收
“一天下来有100元的收入。”隆昌市解放村村民兰祖洪是种粮的“老把式”,也是解放村放兴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的一员,为胡家镇稻虾业主提供平田、施肥、育秧、插秧、管理等服务。
解放村放兴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将种植能手、土专家召集起来组建“种粮一条龙服务队”,为稻虾业主、丧失劳动力、全家外出务工的家庭提供农事外包专业服务,包揽育种、插秧、植保、收割等业务,做到高质量栽种,减少土地撂荒,确保粮食丰收。
除了充分发挥“田秀才”“土专家”等种粮能手的优势,胡家镇还通过科技赋能,运用智慧农业二级平台、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等,建成稻虾综合生态种养体系,护航粮食安全。
稻虾田。林巧摄
在同心村,一幢设有旋转楼梯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观测台矗立在平整的稻田上。安装在监测预警观测台顶层的高空测报灯,通过自动诱虫、杀虫、收集等系统作业,集虫箱内已收集到不少虫子。
“我们只管把心思放在养小龙虾上,粮食安全有专业的植保社会化服务保驾护航。”在同心村流转了200亩高标准农田进行稻虾综合种养的重庆业主罗浪介绍,稻虾田由专业队伍使用无人机提供叶面有机肥、生物农药喷施等服务,既把粮食安全掌握在手中,也能保证小龙虾的健康成长。
增“粮”效 利益联结促增收
挑虾、称重、包装、发货……天还没亮,同心村的周宾就忙着收购小龙虾,赶在中午前发往成都、重庆等地。“趁着鲜活,可以保证小龙虾的品质。”有着30多年水产销售经验的周宾介绍,一年的销售量能达到40万斤左右。
“这几年小龙虾行情一直不错,胡家镇既有龙头企业引领,还有专合社带动,家庭农场、农户都加入进来,稻虾产业遍地开花发展蓬勃。”周宾介绍,发展稻虾产业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
小龙虾在稻田成长。林巧摄
黄桷村村民郭绍洪,从事稻虾养殖已有13年,成了靠稻虾种养致富的村民之一。“养小龙虾比种稻谷肯定要强得多,水稻与小龙虾互促双收入。”郭绍洪承包了70余亩地,进行稻虾综合种养。在这一模式下,过去1亩稻田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现在1亩稻虾田毛收入在1万元左右。
大户带动小户。黄桷村党支部书记郑贤彬说,黄桷村有水田3139亩,稻虾种养面积2452亩,有大、小稻虾业主100余户,平均每天产虾2000斤。
“发展稻虾产业,我们重点算好了‘经济账’,强化业主、农民、村集体三方利益联动。”胡家镇党委书记曾祖会介绍,胡家镇通过推行“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个、专合社11个、家庭农场26个、业主70个,集中连片发展稻虾1.4万亩,年产值达1.41亿元。(彭茜、林巧)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