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上半年全国有超百省市(县)出台政策超300条,公积金支持政策仍是重要举措之一、购房补贴政策亦是各地因城施策的主要手段。部分城市涉及优化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及房贷利率、优化预售资金监管等方面。
这是今年上半年各地出台的政策,如果加上前两年出台的政策,应当有千条以上的政策了。然而,市场低迷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特别是今年,一季度曾经有过短暂的市场恢复迹象,很快地,又进入低迷状态,以至于各地不得不再次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出台各类新的政策。遗憾的是,300多条新政策的出台,并没能叫醒沉睡的市场,没有撬动楼市交易,楼市继续处于低迷状态。
客观地讲,单从政策角度来看,已经快要接近极限,尤其是限购政策,除一线城市和极少数二线城市没有放开外,其他城市都已经全面放开,公积金政策、房贷政策也放宽到了历史最好阶段。再继续放下去,可能就要触碰“房住不炒”定位了。而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改变的。一旦改变,房价就会步入新的上涨通道,或许会对眼前的风险消化和经济增长带来一些积极影响,但留下的风险隐患可能会让中国经济和广大居民付出惨重代价。
“房住不炒”定位,永远不能放弃,房子只能是用于居住,而不是投资,更不是炒作。如此,地方政府也好,开发商也罢,就都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用时间换空间、用耐心换发展的毅力,而不是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而眼下地方出台的政策,更多的是为了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远利益,为了政府需要,不是群众需要。政府利益只有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眼前利益只有与长远利益密切协调,才能真正让房地产市场步入健康、有序、可持续轨道。
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调整思路,转变观念,不要再打房地产市场的主意。对房地产市场,只要保证不出风险,就是最大的成功。具体的工作,应当交给开发商去处理,而不是地方政府代替开发商推销房产。地方政府是当不了开发商的经销员的,开发商也是不应当把推销房产的责任交给政府的。政府更多的应当把资源和政策用到发展实体经济方面,用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而不是为开发商推销住房。没有制造业,没有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购买能力,没有购买能力,就没人买房,没人买房,房地产市场怎么走出低迷。
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那就是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对购房没有多大兴趣,充分的“自我”,已经让他们把眼前的幸福放在生活的重要位置。就业难、挣钱难、工作忙、节奏快,已经让他们比前辈们辛苦多了,再增加房贷压力,他们的肩膀扛不动,他们的心理承受不了。与其为了住房让自己过得不快乐,不如通过租房让自己减轻房贷压力,让自己过得幸福、舒坦一些。自然,通过地方出台鼓励购房政策,也就无法打动年轻人购房之心了。而父母们面对孩子对购房兴趣不大,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穷尽一切也要帮助子女购房了。更重要的是,丈母娘们也不像过去,女儿非“房”不嫁。他们的观念也已经得到解放,只要孩子们开心、快乐,有没有房,都无所谓。自然,各种政策也就像拳头打在海绵上,显得极其乏力。
既然如此,地方政府又何必继续做政策无用功,而不把政策用到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上呢?为什么就不能有点长远眼光、大局意识、群众观念、新发展理念呢?房地产已经不是过去的政绩机器,而变成风险道具了,搞不好,就会发生风险。除非降价,还有化解风险的可能,还有吸引居民购房的希望,否则,就只能继续行走在低迷之路上,就看谁有实力趟过低迷这条河。而未来几年,也是房地产市场重新洗牌的时刻,没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只有被淘汰或兼并的份,地方政府想保也保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