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近日,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杜建坡摄(人民视觉)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载誉而归、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启动实施……近来,中国航天领域捷报频传,引发外媒关注。国际舆论用“迅速”“超前”“令人印象深刻”等词形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叹中国加速推进“航天梦”,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载人航天领域日益重要
【资料图】
俄罗斯卫星社网站近日报道称,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作为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航天员乘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验,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还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
电道网站关注到神舟十六号乘组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在天宫空间站的会师。该媒体报道称,5月30日,在3名新乘组人员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往空间站后,原乘组人员可以换班了。这是中国空间站自今年初全面投入运行以来首次更换乘组人员。神舟十六号乘组将在太空停留5个月。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学家桂海潮是进入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此前,所有中国航天员均为军人。
6月初,神舟十六号乘组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共同工作生活期间,法国《费加罗报》网站报道统计了一组数据:当时,中国空间站有6名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则有来自4个国家的11人,包括由3名俄罗斯人、3名美国人和1名阿联酋人组成的“远征69”任务乘组以及3名沙特航天员和1名美国航天员。这意味着同时在轨人数达到17人,打破了此前纪录。
“这项纪录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费加罗报》网站指出,它至少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趋势: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是日益重要和稳定的存在。同时拥有6名航天员在轨,让中国成为在轨人员最多的国家。而这并不是第一次:半年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交接时,两组航天员就已经在中国空间站会面了。这证明,中国今后会像美国人和俄罗斯人一样常驻太空。
墨西哥《至上报》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报道称,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该报指出,神舟十六号将“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在太空中完成这些研究,“显示了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
落实航天计划保持连贯性
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近期,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全面部署开展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包括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
对此,意大利Fanpage新闻网指出,神舟十六号发射之际,中国正规划其太空探索的未来,“中国航天部门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中国在落实航天计划过程中保持着连贯性,而且目标明确”。
美国企业家、特斯拉和Space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社交媒体评论称:“中国的航天工程计划,比大多数人意识到的要更加超前。”
法新社指出,多年来,中国在航天项目上树起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中国“航天梦”的实现正在不断加速。
谈及近年来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包括在2019年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2021年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等,美国彭博社强调,中国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重大成就。
美联社认为,中国一直以稳健的方式推进航天项目,反映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实现了巨大增长。
还有不少外媒注意到,神舟十六号的发射正值中国迅速提升太空能力之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天宫空间站于去年完成基本建设,预计将运行至少10年。天宫的核心模块于2021年首次进入轨道,标志着自1992年以来中国政府设想的空间站梦想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当时媒体称赞其为“正式开始建设人类最大、最复杂的太空设施之一”。预计该空间站于2030年结束运营后,可能成为在轨科学研究前哨。
路透社报道称,天宫空间站由3个模块组成,中国已经宣布扩大永久居住空间前哨的计划,下一个模块将与目前的T形空间站对接,形成一个十字形结构。预计中国今年还将有一次载人飞行任务。在2023年底,中国还将发射一架大型公共汽车大小的太空望远镜。这架轨道望远镜被称为“巡天”,其视野将是33年前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350倍。
为其他国家制定太空规划贡献力量
探索未知宇宙、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国际合作是航天发展的趋势潮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同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巴基斯坦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洲航天局等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在航天领域,中国多年来一直与其他国家发展合作关系,为其他国家提供发展机遇,还承诺空间站建成后将对国际合作伙伴保持开放。
俄新社也指出,中国强调对外开放,“邀请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空间站合作”。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让人看到希望,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将有更多的机会飞向其他星球。
联合国外空司代理司长尼克拉斯·海德曼日前接受采访时介绍,目前,联合国外空司正与中国合作,从全球各地筛选队伍,全球各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将有机会在中国的空间站进行研究。他表示,中国在空间探索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将空间探索推进到新的阶段,也为新兴航天国家的能力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其在利用太空技术上的能力。在主要航天国家中,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能够为其他国家在未来制定各自太空规划贡献力量。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中研究中心负责人埃万德罗·卡瓦略也十分赞赏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所坚持的合作共享原则。他认为,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开放合作。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深化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报记者 严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12日 第 10 版)
责编:陈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