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少人发朋友圈了,你的上一条朋友圈是什么时候发?
微信朋友圈作为一种社交方式,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可以随意分享一些见闻趣事,抒发生活中的感慨,记录美好瞬间,留下珍贵回忆......
微信之前公开过一组数据:
(资料图片)
每天有 10.9 亿的人打开了微信,有 7.8 亿的人刷朋友圈,却只有 1.2 亿的人发朋友圈。
在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想成为主角,开始安静做一个观众。
PART.01
注重隐私
在心理学上,自我分为两个部分:“公开的我”和“隐私的我”。
一种是可以被公开的一面,另一种则是自己私下的样子,比如说,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想法等等。
注重隐私的人,往往边界感很强,习惯在自己和别人之间划清界限,只展现“公开的我”,不表露“隐私的我”。
知乎上有个问题:微信朋友圈信息泄露有多恐怖?有人只花了半小时,就从一个陌生女性的朋友圈获得了以下信息: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频繁在朋友圈暴露隐私,要是被不怀好意的人抓住软肋,就给了他们伤害自己的机会。
选择不发朋友圈的人,是在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
PART.02
分享给懂的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有条高赞回答说:
因为想发的朋友圈,已经以私信的形式发给在乎的人了。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关心自己。
每个人都有各自忙碌的生活,你的难过很少有人感同身受,你的快乐也未必有人替你开心。分享错了人,快乐很可能会成为显摆,难过也就成了矫情。
只有身边最亲近的人,才能知你冷暖,懂你悲欢。与他们分享能够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都被放大,收获1+1的快乐。
人的社交精力是有限的,曾有一项研究数据表明,每个人只能同时维持大概5个亲近的朋友。
不如放下对朋友圈的执念,不再渴望所有人的关注,把想说的话说给在乎的人听,把时间和精力留给值得的人。
PART.03
专注自己
世间百态,人情世故,本就纷乱复杂,人与人之间往往无需大费周章地去解释,去理论。
生活中,我们总是急于向别人解释,生怕别人对自己有误解。
很多时候,解释是需要成本的,与其无谓的浪费时间,倒不如专心去做自己认定的事情。
人永远是自己一个人活着的,跟其他人无关。不需要过多的观众,那些围观你的人,大多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你过得好,他们未必替你高兴;你过得不好,他们也没义务拉你一把。
朋友圈发不发,本就无关紧要,若会被闲言碎语影响心情,那就干脆不发。
与其追寻别人的认同,为无用社交心累,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沉淀自己,去充实自己的人生。
当一个人渐渐不发朋友圈了,是因为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活出了自在的人生。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不发朋友圈的时候,你在认真生活;发朋友圈的时候,你在热爱生活。
活在朋友圈的人,有他们的精彩;退出朋友圈的人,有自己的权衡。
不论如何,朋友圈只是生活里微小的一部分,过好朋友圈外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